首页 | 法治经纬 | 司法为民 | 审务公开 | 新法速递 | 法律书架 | 以案说法 | 法学探究 | 党建园地 | 法院之窗 | 党风廉政 | 法官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官风采
郑板桥用俸禄助困
发布日期: 2017-10-17 浏览次数: 1 字号:[ ]

  郑板桥在范县做县令时,弟弟郑墨北上范县看望他。待郑墨要南归回兴化,郑板桥早把准备好的一个包裹递到弟弟郑墨的手里。那个包裹沉甸甸的,郑墨一脸疑惑。郑板桥说:这是官府发给我的俸禄,我没有用完,你带回兴化分给乡亲吧。
    
祖有三代,辈有五服。这沉甸甸的一大包银子送给哪些乡亲呢?郑板桥说:寺院东门的乡亲靠撑船织网,捞鱼摸虾为生,常常吃不饱穿不暖。弟弟郑墨点点头,郑板桥接着说:南山住的那六户人家,竹横港住的那十八户人家,下佃住的那一户人家,虽说都已经出五服了,可是老祖宗仍然流淌着相同的血。郑板桥嘱咐弟弟在给乡亲分发他的俸禄时,不要忘了那些已经出五服的人家。有一户名叫骐驎的男子,按辈分,郑板桥得称呼他为叔叔,这个远房叔叔从小就失去了父母,村里有些人常常欺负骐驎是个孤儿。骐驎无奈,在郑板桥到范县之前就离开村子远走他乡。郑板桥对弟弟说:你要四处找找,找着了,不要忘了帮助他。村里还有两个人,一个叫徐宗于,一个叫陆白义。这两人都是郑板桥的同学。年轻时,他们几人常在一起或吟诗作画,或结伴外游,彼此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可是这两人一直未能考取什么功名,流落在乡间,生活极端困苦。郑板桥就让弟弟给众乡亲分发俸禄时不要忘了这两位同窗好友。
    
弟弟郑墨背着郑板桥给的包裹要上路回兴化了,郑板桥像想起什么,又嘱咐弟弟:自曾祖父到我们这兄弟四代亲戚,有好些人家好长时间彼此没有谋面的,要各赠二两银子,好以后彼此相互联系,有所来往。也就是说弟弟郑墨这次南归兴化,按照哥哥郑板桥的吩咐,得挨家挨户分发他送的俸禄,不可遗漏。
    
郑板桥为什么要用官府发的俸禄来帮助那些陷入贫困的众乡亲呢?据说郝家庄有一块墓地,这块墓地毗邻寺院。郑板桥父亲生前花十二两银子在寺院旁边买了一小块空地,作为他百年之后的安身之所。在郑板桥三十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果真葬在这儿。十年后,也就是1732年郑板桥考中举人,又过四年,即1736年,郑板桥又考中进士。在乾隆皇帝的叔叔慎郡王允禧的鼎力帮助下,中进士六年之后,郑板桥才收到去山东范县担任七品县令的委任状。在范县为官几年,四平八稳,没发生什么事。郑板桥认为是父母葬其傍,得风水力,把他的发迹归功于风水,是众人之富贵福泽,我一人夺之也,于心安乎不安乎!据《板桥自叙》记载: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自竖立,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郑板桥能最终考中进士为官,完全是他本人努力的结果。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俗语也有吃水不忘打井人。郑板桥给众乡亲分发俸禄,其实就是他对众乡亲的感恩和回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2 泰州市extra4836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