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认识邹碧华,在他去世前我几乎也没有听说过他。然而他的去世,犹如一石惊起千层浪,拨乱了几乎整个中国法律人的心。各界的好评、身后的极尽哀荣,不能使我盲从,他在我眼中仍然是很模糊的。
出于好奇,我查阅了其所著的《要件审判九步法》。掩卷唏嘘,仿佛中,我感觉到了一个穿越时空的握手。我开始认真关注关于他的评论、事迹。
“做一个有良心的法官”,这是邹碧华对母亲的承诺,我看到了一个做儿子的担当。“你的生命是我爱的雕塑”,这是邹碧华对妻子的告白,我看到了一个做丈夫的担当。为司法改革鞠躬尽瘁,战到最后一刻,这使我充满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遗憾,我也看到了一个司法改革斗士的担当。邹碧华力推《群众接待场景》,倾听沃根生的陈述,查勘现场、善解人意,解决群众困难,法律无情人有情,我看到了一个党员领导干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担当。邹碧华给法官配备单独办公室,增强法官职业尊荣感,甚至亲自过问食堂餐桌设计,关爱干警,我看到了一个法院院长的担当。邹碧华发布《法官尊重律师十条意见》,主持开发律师服务平台,构建法律共同职业体之间良性互动,我看到了一个法治建设者的担当。
我很惊讶,一个人能够获得这么多阶层的广泛赞誉,是何等的不易。而又是什么让他做到了?我试图探究这后面的秘密——燃灯者炼成的秘密。我反复揣摩他的一言一行,默默地,一个燃灯者的形象,在我眼中逐渐清晰起来,心中仿佛看到了一线光明。
我看到了一个不忘初心的邹碧华。邹碧华也曾遇到职业的“七年之痒”,也和我们一样有着这样那样的困惑。他不忘初心,坚守梦想,没有迷失方向。他曾说过,得体的办理手上每一个案件的那段岁月,让他有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他正确的找到了工作的目标和意义,也在工作中得到了职业尊荣感。职业环境改善固然重要,法官自身努力更期待。做好自己多一点,职业的春天就离我们近一点。这让他砥砺前行。
我又看到了一个充满理性思考的邹碧华。他不断的思考发生在身边的事情,用最合理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他更早的看到了信息化对于法院工作的重要意义,有了上海法院信息化工作的更快发展。他将他的司法实践经验总结提炼,有了他一生为傲的《要件审判九步法》。他提倡运用心理学方法,让司法过程充满亲和力,有了一个让我们别具一格的人文主义司法理念。他主持法官办案大调研,用独特的分析办案质效方法,用一年4万字的调研报告,有了一个依托科学考核标准的上海司法改革方案,获得了尽可能多的人的支持。他善于总结经验,有了一个让我充满期待的尚未完成的《法院管理》。这让他硕果累累。
我还看到了一个充满人文的邹碧华。他用同理心体会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感受,才有了耐心的倾听,以期提高人民群众对司法的信心,推动法律信仰的形成;因为有了对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尊重,让他在各个阶层得到尊重;因为有了自我剖析,与年轻法官交流沟通,循循善诱,让年轻法官重拾初心,也让他在法官同袍中获得了崇高的威望。这让他知行合一。
最后我看到了一个忘我的邹碧华。半年召开了30多场座谈会,梳理了5大类100多个关键问题,研究了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司法制度,一个晚上制作了200多页ppt,调取大量卷宗和信件分析研究,找出问题关键,1年内写了4万字研究报告,在长宁法院写了40万字的管理心得。这让他催人奋进。
我恍似看见正急匆匆上班的邹碧华,正在调研的邹碧华,正在思考的邹碧华,正在倾听的邹碧华,那样的充满斗志、活力,坚毅和睿智。一瞬间,这一切都从我眼前消逝了。燃灯者已逝,夫复何追。周围陷入短暂的黑暗,扼腕间,我却发现我的心中升起一盏明灯,照亮我前方的路,让我淡淡然无惧前行。
转自http://whllt.taizhou.gov.cn/thread-855634-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