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日下午,全国法院系统都在传诵他的事迹,无数人的泪水都只为他一人流淌,他是勤学善用的庭前独角兽,他是法律精神的布道士,他是信念坚定的法治燃灯者,他是妻子眼中永远的阳光大男孩,四十七年的付出,只为实现那句誓言——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他,就是法官邹碧华。邹碧华的离去,带给了我们无尽的哀思,也引发了我们对职业选择的再次审视,对法官定义的重新诠释。
生命三十八载,我曾无数次徘徊于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自己前行的方向。如果说学生时代的许多选择都经父母帮忙作出,那么对法官职业的选择,却真正是我“私自”完成。若问初衷,只为成为一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好法官!
在法院工作的这些年,我深切感受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有时都不能用“遥远”二字来简单描述,当梦想照进现实,才发现竟是那么寒碜。我们承受着案多人少的压力,“5+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已从偶然变为常态,司法民工的头衔我们被迫接受;我们承受着过高的职业要求,要时刻打起十二分精神,上得讲台、进得乡镇、出入田间,老师、调解员的职责我们必须兼备;我们承载着群众的无限期望,家庭圆满、企业兴盛、惩恶扬善之重任全部落于我们肩上,“胜败皆服”成为我们工作追求的最高标准…。工作压力增大、待遇相对较低,晋升空间小、职业尊荣感下降,对司法改革走向的失望和恐惧,使得“坚守还是离开”成为法院系统热议的话题,也成为我们众多法官面临的又一次抉择。
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评价一次选择是否值得你为之坚守,列举它的利弊,进行对比,便可知晓。于是我不禁盘点这份职业给我带来的感动与快乐:僵持数月的审讯工作突破后的兴奋、破裂亲情修复后的笑脸、迷途少年的改邪归正、手捧赔偿款的被害人眼中饱含的泪水,以及那记录着辛勤付出的一本本荣誉证书和一面面锦旗…比起这些,曾经吃过的苦,受过的累似乎便不值一提了。于是我开始反思,之前所有的犹豫、彷徨、抱怨是不是都是因自己太浮躁?既然明知没有哪种选择能兼顾所有的利益,既然法官职业可以给予我这么多期盼的东西,又怎能轻言放弃。我一直笃信那些离队者在转身之前必定是经受了无数次的思想斗争和内心煎熬,毕竟选择放弃与选择坚守同样需要足够的勇气。但或许是我远不如他们优秀,面临的选择没有那么多;或许是我比较执拗,不甘心半途退出,我并不认同离开的选择,在我看来,对于法官这份职业,我们不光要守,还要像邹碧华那样守得坚决!
然而,要成为邹碧华那样的守梦人,绝非表个态、发个言这么简单,他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做到更好。首先,法官要具备更强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我们要牢记自己审理的每起案件都关系着家庭的幸福安定,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着司法权威和公信,我们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审理好每一起案件。其次,法官要具备感性之心和亲和之心。法律是公正善良的艺术,法官理应成为具备亲和力的外交家,我们只有拥有一颗敏感、细腻和热爱审判事业之心,尊重和聆听当事人的心声,才能获得当事人的信赖,顺利化解纠纷,收获感动。再者,法官应当具备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卓越的创新意识将促使我们更用心的学习、探索。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为群众提供更为优良的司法服务;进取心则能让我们在平凡、枯燥的工作中保持激情和斗志,开拓前行。最后,法官应当淡泊名利、享受孤独。选择了法官这一神圣职业,也就注定远离了灯红酒绿的喧嚣,我们要做的就是不为俗世浮华所动心,坚守岗位,做默默无闻的法治践行者。
2015年春晚,莫文尉的一曲《当你老了》,唱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而这首叶芝的同名诗作,正是邹碧华生前最为喜欢的作品,我猜想,这首诗之所以能打动他,也许是因为其最能贴切地表达出他对妻子、对事业的那份纯真的爱吧!今天,当我再次聆听这首歌,只想说:当我们白发苍苍,眼眉低垂,我们依然能为自己是一名法官而自豪,那么也算无愧初心,无悔青春了!
作者:花 艳
|